7月29日,以“蔚蓝纽带·和合共生——‘海洋十年’与中日友好新篇章”为主题的联合国“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国合中心”)专场活动在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举行。
来自中日等国的约80位政府代表、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及公益人士齐聚一堂,围绕海洋产业发展、西北太平洋台风预报与灾害应对、赤潮综合防控、东亚海洋合作、琅琊文化保护交流、海洋公益发展、海洋物产可持续利用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索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4(SDG 14: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的有效路径与协同机制。
省海洋局副局长燕东表示,山东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摇篮,“海纳百川”、“天人合一”的智慧深深植根于发展实践,诠释着人海和谐共生的真谛。他呼吁各方紧抓联合国“海洋十年”倡议带来的历史机遇,以本次世博会活动为重要平台,深化交流、拓展合作,共同开拓蓝色经济增长新空间、构建海洋合作新格局,携手推动中日蓝色经济繁荣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主席道田丰通过视频致辞表达了对国际合作中心工作的崇高敬意。他指出,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深化海洋环保合作至关重要,共同守护人类与地球共有的宝贵财富。他寄望本次活动成为深化合作的关键契机,并重申IOC“One Ocean, One Planet”(一个海洋,一个星球)的核心理念,呼吁所有人行动起来,为子孙后代保护这片不可替代的海洋。
铃木企划株式会社董事长铃木琢也在致辞中表示,曾在任职大阪商工会议所中国经贸委员会委员长、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执行董事、伊藤忠(中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期间,感受到了山东的发展潜力,为扩大关西企业与中国企业的合作而努力,相信中国的发展潜力,也坚信能成为好的合作伙伴。他还了解到,日系企业在中国的水产基地在青岛,最近特别是黄岛的水产加工发展迅猛。青岛水族馆让人记忆深刻;第一、第二、第三海水浴场,让人感受到山东省优美的海洋环境。他坚信,山东省是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物流枢纽,今后也将成为中国发展的中心地区。
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副局长孙蜀东在主旨推介中指出,自“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落户青岛以来,成效显著。该中心积极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成功获评为联合国“海洋十年”官方实施伙伴(DIP)。在中心的助力下,青岛成为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滨之城平台的亚洲唯一创始城市,并将平台全球秘书处落户国合中心。中心成功举办了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城市大会等10余场重要国际活动,并牵头发布了《青岛宣言》、海滨之城行动倡议、“海洋十年”青岛倡议、“海洋之神”等系列涉海公共产品。为深化国际合作,中心发起了“海洋十年”中国行动国际合作种子基金项目,并设立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环境监测等专项基金。此外,中心深入实施“海洋十年”蓝色伙伴关系行动,依托“海洋十年”海滨之城平台等国际机制,有效链接全球优质蓝色产业资源,为世界海洋城市间的携手发展架起了合作桥梁,贡献了重要的中国智慧与力量。
活动现场,多项来自中国的创新方案与实践案例引发广泛关注。在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方面,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聂珣炜副研究员详细介绍了“海洋十年”框架下的“西北太平洋台风预报及灾害应对(TFRiN)”项目。该项目将有力促进区域国家科研合作,深化对气候变化下台风规律的认识,显著提升台风监测预报能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俞志明详细阐述了赤潮及其危害、应对策略及应用案例,该项目已“签约国际用户20余个,覆盖美国、南美、欧洲及亚洲10余个国家”。深入践行了“海洋命运共同体”发展理念,为全球近海海洋生态做出积极贡献。
在平台引领区域合作方面,青岛黄岛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系统推介了“东亚海洋博览会”的辉煌历程与2025年规划。作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平台,该博览会已成功举办八届,2024年吸引超500家企业参展、8万人次观展,达成合作意向360余项。2025年博览会将于9月7-9日在青岛举办,主题为“从蔚蓝到未来——蓝色·海洋·科技”,展览面积达5万平方米,设立海洋发展成果、亚太机器人世界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科技装备、海洋国际商品五大专业展区,打造多元化海洋经济展示交易盛会。
在民间力量守护海洋方面,刘树杰船长带领渔民和渔嫂成立的中国第一支海马保育志愿队的故事感动全场。从码头宣传到海上巡护,从大学宣讲到小学课堂,从净滩行动到联动国际组织(阿拉善SEE、WWF、UNEP等),这支队伍六年如一日守护海马家园。其主导的“基于海草床保护的生态赶海”公益项目,制定村民公约、绘制生态指南,并成功推动琅琊台村入选联合国“海洋十年”计划“蓝色市民社区”,成为公众参与海洋保护的典范。
在创新驱动蓝色经济方面,鲜达科技通过多媒体生动展示了其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养殖过程的数据化、信息化、标准化管理,科学精准控制环境,有效保障了水产品质与安全,代表了现代渔业的发展方向。
(大众新闻记者 孙源泽)
益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